当前位置:首页  最新资讯1

人才辈出!暨南大学王宽诚青年学者

时间:2021-10-22

  “人才强国,青年打头阵”王宽诚青年学者项目为我校首个青年人才培养基金。自2016年设立以来,已培养支持多名医药学科青年学者积极推动学校师资队伍与重点学科的建设。


图片

2021年王宽诚青年学者聘任仪式与交流座谈会合影


  10月13日,2021年王宽诚青年学者聘任仪式与交流座谈会在暨南大学校友楼举行。暨南大学副校长洪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处处长陈振强,对外联络处处长、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燕,科学技术研究处处长高昊等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第三期王宽诚青年学者2020-2021工作汇报,举行了2021年第四期王宽诚青年学者聘任仪式,并就青年学者项目后续运行机制进行了交流探讨。


  王宽诚青年学者勤奋钻研、努力开拓,成为各自学科领域的学术骨干或带头人,对推动学校医药学科群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他们是暨南令人瞩目的科研新星。


暨南大学王宽诚青年学者

第一期(2016年):高昊

第二期(2017年):何蓉蓉  谢惠珺

第三期(2020年):陈填烽  陆小云  李怡芳  王璐  黄俊卿  许雯雯

第四期(2021年):陈国栋  周庆华


下面,让我们一睹部分学者们的风采吧


01

两位王宽诚青年学者

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16年7月1号,经暨南大学各学院申请,王宽诚项目管理委员会严格审批,聘任了药学院高昊教授为第一期王宽诚青年学者


图片

高昊

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学技术研究处处长

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所长

国家杰青

全国模范教师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广东丁颖科技奖获得者

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广东南粤优秀教师

  近年来,高昊教授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先后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部省课题。近五年发表通讯SCI论文50余篇。获授权专利10余项。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广东丁颖科技奖等。参与完成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一奖1项。多个国家和省级学会专委会副主委。多本SCI和国内核心期刊的编委或编辑。入选国家杰青等人才项目等多个人才计划。



  王宽诚青年学者项目对医药学科群人才培养初见成效。2021年8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1年度集中受理期评审结果,第二期王宽诚青年学者何蓉蓉获基金资助。


图片

何蓉蓉

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医学院副院长、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副所长

第二期王宽诚青年学者

国家杰青、优青

广东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何蓉蓉教授从事情志致病理论、抗应激药理学,中药及保健食品功能研究。2017年11月,受聘为第二期暨南大学王宽诚青年学者。在受聘三年期间,她发表学术论文28篇,申请及授权专利合计8项,主持科研课题6项,入选人才项目1项,科研获奖6项,包括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奖(2019年)等。2019年获聘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02

第三期王宽诚青年学者过去一年

取得丰富研究成果


陈填烽

二十年如一日,一心钻研硒

图片

陈填烽

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化学与材料学院副院长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纳米诊疗研究所所长

硒纳米医学与生物医药应用

  和“硒”有着不解之缘的陈填烽教授多年来坚持“硒化学”的研究,在硒纳米医学、创新药物与疾病精准诊疗等方面开展深入地探索。座谈会上,陈填烽做了题为《硒纳米医学与生物医药应用》的工作汇报。


图片

陈填烽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2018, 6, 4756 - 4764)上发表文章,介绍了高生物相容性的超小纳米硒用于肿瘤的放疗增敏与抗血管生成治疗


  陈填烽一直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药物设计理念,开展硒纳米医学与肿瘤精准诊疗的研究。受聘为第三期暨南大学王宽诚青年学者以来,他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广东省重点基金等项目的资助。至今,以通讯作者在Cell子刊Matter、Science Advances、JACS、Angew Chem IntEd、Ady Funct Mater及 ACS Nano等主流杂志发表论文超过100篇,其中影响因子10有50篇,封面论文30篇,h-index63,申报中国专利30项,实现技术成果转化5项。自2020年开始,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担任 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影响因子10.4) 副主编、 Nano Research Smart Materials in Medicine杂志编委。


  此外,在科技奖励方面,陈填烽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了2020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二等奖2020年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在学科贡献上,陈填烽团队发表的化学学科论文被引4012次;团队发表的材料学科论文被引3970次



李怡芳

聚焦中医药药理学研究

进行中药防治疾病的科学内涵探索

图片

李怡芳

 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疾病易感性及中医药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清热中药的抗病毒作用及机制研究


  中国科协在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闭幕式上发布了 10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科学问题。“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中医药机制是什么”这一问题正列其中。这一科学问题也正是李怡芳教授近些年深入研究和攻关的,在此次座谈会上她为我们做了题为《清热中药对抗病毒免疫的作用及机制》的工作汇报。


图片


  在汇报中,李怡芳以中医药与“疫”病的千年对决这一背景为切入点,从免疫调节角度详细介绍了课题组在研究清热中药抗病毒感染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经验和研究特色,强调通过“扶正”提高机体抗病毒免疫是中药防治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精髓。


  一直以来,李怡芳始终坚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中药防治疾病的科学内涵探索。在过去一年中,李怡芳相关研究获得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一项广州市科研计划项目;以(共)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其中AL一区论文6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5篇。获聘Acta Pharm Sin B、Chin J Nat Med及Tradit Med Res等期刊的青年编委。另外,李怡芳也十分注重教学与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将科研优势与教学工作相结合,所参与讲授的课程获得2020年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及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陆小云

从事靶向创新药物研究

图片

陆小云

暨南大学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药物化学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

抗肿瘤药物创新靶点-成药性先导化合物研究


  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传统的恶性肿瘤治疗手段(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毒副作用。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成为肿瘤治疗首要解决的问题。近20年来,靶向抗肿瘤药物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耐药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解决这个问题,陆小云重点围绕抗肿瘤药物的创新靶点开展成药性先导化合物的研究。其中克服临床耐药的新型TRK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研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正积极推进成果转化。


  此外,本年度陆小云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共同)发表SCI论文15篇(JCRQ1区9篇,Angew. Chem. Int. Ed. 1篇,J.Med.Chem. 3篇)。参编英文著作1部;参编教材2部。共同申请发明专利3件(PCT件),授权1件



王璐

从事阿尔兹海默病、癫痫、肿瘤等疾病靶向型

正电子类放射性药物(PET药物)研究

图片

王璐

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

基于脑重大疾病的新型放射性药物研究 


  王璐做了题为《基于脑重大疾病的新型放射性药物研究 》的工作汇报。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王璐所在的核医学团队本年度继续关注脑重大疾病,在开发放射性药物方面做了大量基础研究。


  在转化研究方面,王璐团队自主研发的针对神经炎症TSPO的PET药物,正积极开展临床转化研究工作。该项目获批中国卒中学会重大专项立项,资助金额100万,全国唯一立项


  在临床业务方面,王璐所在的核医学科在2020年8月获批了国家级《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四类)》,这是自主生产或研发的放射性药物在医疗机构进入临床使用的保障性资质。目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已成功获批三种正电子药物的临床转化应用,作为常规检查项目用于脑胶质瘤、前列腺癌、血流灌注显像。未来,将会有十余种放射性药物进入临床使用,极大提升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的同行竞争力。


图片


  王璐感谢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的大力支持,让从事放射性药物的科学工作者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力量。未来,他将立足临床问题,解决临床问题,造福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治疗,推进我国精准医学事业的进一步前行。



黄俊卿

从事中医食疗方证相关性研究

图片

   黄俊卿

   暨南大学硕士生导师

   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副研究员


  中医理论最基本的“辨证论治”特征,是解释中医临床疗效、复方作用机制的关键。然而,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方证对应相关的途径和机制是什么?是中医学科尚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黄俊卿团队主要从事基于微观病理变化中医复方证治规律研究相关工作。今年他的项目重心放在了研究逍遥散干预抑郁症的分子机制上。研究发现,结合态阿魏酸是当归中阿魏酸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主要药效成分,能够对中医临床常见肝郁证及血瘀证所致的炎性损伤具有显著抑制效果。


  过去一年以来,黄俊卿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州市一暨南大学市校联合项目支持,并获得企业横向课题1项。基于结合态阿魏酸相关研究,他申请了3项专利。发表中科院一区TOP论文3篇。除了中医方证相关研究外,疫情期间,将中医抗疫临床及硏究数据总结为综述发表于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03

新聘任2名王宽诚青年学者

第四期王宽诚青年学者聘任仪式  



  2021年,王宽诚青年学者项目第四期青年学者聘任陈国栋、周庆华两名青年学者。会上举行了第四期暨南大学王宽诚青年学者聘任仪式,洪岸副校长代表学校向2名青年学者颁发聘书。


图片

洪岸副校长为陈国栋颁发聘书

图片

周庆华聘书由团队李建双代领


图片


陈国栋

博士生导师

暨南大学药学院研究员

陈国栋,暨南大学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长期以中药及植物内生真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中药物质基础和候选药物分子发现研究。目前以第一/共同第一或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9篇,包括Nat Comm、Acta Pharm Sin B、Org Lett、Chem Comm 等top期刊8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3个,其中3个为国外专利。现担任广东省药学学会药物手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菌物学会菌物化学专委会委员以及《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会委员。同时不断落实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持项1项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并担任药学院中药学教工党支部书记,以“一核心两强化三融合”开展“锤炼党性,涵养师德”党建工作,入选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广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图片


周庆华

博士生导师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教授

海外高层次引进青年人才

周庆华长期从事生物医学研究,利用生物模型和临床标本,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发现。其中,以线虫胚胎发育为模型,阐述了线粒体母系遗传的机制;以线虫寿命为表型,发现了环境效应的表观跨代遗传机理;以细胞和小鼠为研究对象,发现了细胞自噬新的调控方式。同时,他也积极研究新的研究工具,开发了可用于极低频突变检测的cfBEST单分子检测技术和可用于激活特定基因转录的miniCAFE载体基因激活技术。

上述研究成果产生了一系列论文,在Science (共同一作)、Cell Research(独立一作)、Advanced Science(共同一作)、Science Advances(独立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独立通讯)、Nucleic Acids Research(共同通讯)、Autophagy(独立通讯/受邀综述)等杂志发表。获得国家重点研发骨干参与,以及主持国家、广东省、广州市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获得横向项目一项。



科研路漫漫,风雨总兼程

向暨大青年学者们致敬!

向一如既往支持暨南大学人才培养的

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致谢!


图片


暨南大学王宽诚青年学者项目


  1985年王宽诚先生出资1亿美元成立王宽诚教育基金会,旨在为国家培养人才。暨南大学王宽诚青年学者项目于2015年由王宽诚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旨在支持暨南大学引进和培养医药及医学方面的人才,促进暨南大学师资队伍与重点学科的建,带动暨南大学整体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王宽诚教育基金会于2015年、2016年、2019年、2020年先后对该基金项目进行捐赠,捐赠总额800万元。




#

Email: owlc@jnu.edu.cn

Phone: + 86 020 85228950

ICP备案号:粤ICP备 12087612号

Address: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校友楼

Copyright © 2021.暨南大学对外联络处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