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办事指南

关于加强暨南大学校友工作的若干意见

时间:2021-03-31

高校校友是学校重要的办学资源,也是大学使命与功能的社会化延续和伸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功能的拓展,校友工作对高校发展的作用已经得到国内各高校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高度重视。

目前,我校校友工作坚持以“凝聚校友、服务校友、共谋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校友工作制度建设、组织队伍建设、交流沟通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在新时代的开端,高校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我校校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充分调动全体暨南人参与校友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校友力量,开发校友资源,谋求校友和母校的共同发展,以“ 链接全球资源,创造社会价值”为工作使命,切实做好新时代下的校友工作,努力开创校友工作的新局面,打造学校和校友的“荣誉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友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校友工作的责任感

1.校友是学校办学育人的支持力量和重要依托。校友的个人事业和工作业绩,是学校办学品牌的直接体现;校友的社会声誉,是母校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校友是学校建设与发展最热忱的支持者,是促进学校与社会各界合作的重要渠道,是学校文化传承的创新载体。

2.办好暨南大学是全球暨南人的共同事业,更是广大校友的荣誉体现。校友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发动全校人人关心校友工作,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动员和吸引全体师生、全球暨南校友积极参与校友联络与服务工作,扩大校友工作的参与面,调动校内外各种有利资源,推动校友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健全机构,建立科学有效的校友工作运行模式

3. 学校设立校友工作委员会,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双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常务副组长,其他校领导任副组长,学院党委书记及相关部处党政一把手任委员会委员。校友工作委员会是学校校友工作的领导机构,制定和决策校友工作规划和工作方案。

4.对外联络处是校友工作委员会及校友总会的秘书处,全面落实和执行校友工作委员会及校友总会理事会的方针和政策。起草学校校友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完善各项校友工作制度,推进管理机制创新,搭建以校友总会、地方校友会、学院联谊会为主体,以专业同学会、行业委员会、兴趣俱乐部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校友工作组织体系,建立一个内外结合、上下互动、齐抓共管的校友工作组织新格局。

5.完善校、院两级校友工作机制。各院要把校友工作列入本单位主要的工作任务之一,制定校友工作发展规划。成立校友工作领导小组,归口管理。各学院应设一名分管领导及至少配备一名校友工作人员,并在各专业设立若干校友顾问团队。办院历史较长的学院应设立自己的校友组织,协助开展各项校友工作。对尚未成立校友组织的学院,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校友组织。学院校友工作列入主要党政领导的考核指标,校友总会每年根据考核指标,评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6.各地校友会逐步完善章程和工作制度,做好成立和换届的报备工作,没有报备并未经校友总会审批的校友组织,学校不予承认为官方组织。地方校友会严格按章程开展工作,选择爱党爱国爱校,能力强,有影响力的校友担任地方校友会负责人,不断接纳新成员,保持校友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7. 海外校友是提升学校国际形象的重要支撑,也是学校引进海外高端人才的主要依托。我校培养了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万人才,在全球成立超过一百个校友组织,被称为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要充分认识海外校友工作的重要意义,他们是一带一路的建设者,“一国两制”的拥护者,大国腾飞的奋斗者。各级领导要加强与海外校友的联系,及时向他们通报学校及学院的发展现状,关心他们在海外的成长。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更多海外校友会,为海外校友会提供信息和政策支持,增强海外校友的归宿感,传播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明确职责,积极推动校友工作全面深入发展

8.对外联络处要立足服务学校建设和服务校友发展的宗旨;制定学校校友工作发展规划,指导学院及海内外校友组织工作;负责广泛联系校友,建立起校友网络;全面统筹校友宣传工作,通过运营官方微信公众号、企业号,办好《暨南校友》刊物及建设校友信息平台,传播暨南好声音;全面统筹校友接待工作;召集会长/秘书长联席会议、校友代表大会和校友工作会议;参与协调各学院和各地方校友的联谊交流活动;接受校友和社会各界捐赠;为学校、校友企业及校友个人事业的发展搭建平台。

9.学院负责本院校友组织的建设,校友基础信息库的完善;负责在校学生校友意识培育,树立以学校为荣,以学院为傲的思想;做好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联络工作;负责推荐每个年级的校友联络人;推荐毕业班的年级理事;加强学院有关校友的媒体宣传工作;负责本院校友值年返校等服务协调工作;打造品牌活动,提高服务校友的水平;组织走访本院校友,了解校友最新动态;积极筹资,设立学院各项发展建设基金;推动校友与学院的实践合作,为校友企业输送更多人才。

10.各地校友会负责联络、凝聚和服务当地校友,倡导校友为母校事业发展做贡献。负责与校友总会的日常联络与信息沟通;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宣传母校和校友;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友活动,提供互动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当地校友资源,为校友在工作、生活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促进校友不断进步;推动校友与学校、校友与校友之间的合作,成为母校事业和校友事业发展的加油站;积极组织和动员当地校友为母校献策献力;协助母校收集人才信息,帮助母校招贤纳才;协助学校做好招生宣传,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四、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校友会

11.智慧校友会构建移动、交互、智能、开放的体系架构,建立一体化中央管理中心;打造“暨南大学校友会”和“暨南大学全球暨南人”两个公众号的品牌;建立校友会网站、校友数据库、校友成长平台,支持全球超百个校友组织的运行,为校友提供指尖上的服务

12. 智慧校友会以校友工作创新、服务校友成长为主线,致力于打造共同发展的平台,以“资讯、活动、交流、资源”四大板块为引导,推进新技术与校友工作信息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校友与学校、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生态,让智慧校友会成为校友情感的纽带、精神的家园、成长的助力。

 

五、注重培养专业化队伍,提升校友服务质量

13. 建立健全的校友工作机制,培养一支优秀的校友工作团队。在现有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定期对校友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增强创新能力,增强工作的计划性、目标性、科学性。从制度上确保工作合力、有序地开展,使服务校友工作更专业化、科学化,成为校友群体的粘合剂;吸引发现更多校友、校友工作志愿者致力于校友工作,聚集更多智慧和力量,为校友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14. 开展校友工作研究,探索校友工作发展规律。学校各学院及地方校友会应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收集校友数据,挖掘校友信息,利用问卷调查、走访访谈、征求意见等定量定性分析,多方位、多层面、多途径地研究校友需求,改进工作思路,提升校友服务质量。对新的发现进行总结,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校友总会每年对获得校友工作研究成果的个人和团队,予以相应的表彰奖励。

 

六、链接整合资源,打造学校和校友的命运共同体

15.搭建校友大家庭计划,打破区域、年龄、年级、专业和职业的界限,通过信息化平台、创新校友活动、海内外连接,构建校友生态系统,营造校友服务校友、校友帮助校友,校友支持校友,共创年轻有所为,年老有所依的精神家园。

16. 校友会以链接产生价值的理念,将重心转向服务学校和校友的共同发展,维护共同利益,创造共同未来,构建学校和校友的“命运共同体”,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继续教育等方面给予校友大力支持;成立校友企业家俱乐部、行业委员会等校友组织,拓展校友企业之间联系渠道,帮助企业界校友拓宽事业发展空间;每年选拔有特色的优秀应届毕业生,优先向校友所在企业推荐。

 

七、拓展渠道,丰富校友参与学校建设发展的途径

17. 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每个暨南人的光荣使命。学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基金会发展,将资金筹集作为年度重要工作之一。校领导要利用各种机会积极争取大型企业和重点人物的大额捐赠。鼓励学校各单位、学院和个人积极参与基金会筹资工作,职能部门领导要结合各部门工作,大力策划和宣传捐赠项目并为筹资提供便利。

18. 拓宽捐赠渠道,提升校友捐赠率。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规划,在人才引进、建筑修缮、基础设施建设、突出贡献人员奖励等方面,精心策划捐赠项目;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创新资金捐赠的载体,设计形式多样、纪念意义丰富的小额捐赠项目,培育校友捐赠文化,提升校友捐赠效率;注重宣传反馈,通过各级媒体宣传捐赠事迹,并定期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建立起一个公众监督机制和一个公开透明的基金会形象。

19. 科学规范运作,提高管理水平。各单位接受的所有捐赠专项资金、捐赠配比奖励专项经费,纳入到教育发展基金会账户统一管理。基金会建立项目电子档案,提供管理者查询、分析和决策。建立完善资金的保值增值机制,鼓励设立校友基金,设立专业投资决策委员会,根据资产风险的收益配置资产,在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最大化资产收益。

20. 完善激励机制,提倡物质与精神捐赠相结合。对做出特殊贡献的捐赠单位或个人,学校将授予荣誉称号;依据捐赠金额和影响力,结合个人意愿,可将有关建筑以捐赠方命名;可设立以捐赠方命名的各种奖励基金,并举办捐赠仪式。学校出台《暨南大学发展建设奖励计划实施办法》,对筹资单位和个人,每年在教师节中表彰,并在重大专项奖励资金中予以专项奖励。出台《暨南大学捐赠配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对项目实施评估优秀的单位,予以获得配比资金的相应奖励。

 

 

                     暨南大学

二〇一八年三月


#

Email: owlc@jnu.edu.cn

Phone: + 86 020 85228950

ICP备案号:粤ICP备 12087612号

Address: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校友楼

Copyright © 2021.暨南大学对外联络处 All rights reserved.